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唐彦谦晚唐 ? — 8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晋阳人字茂业,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先生
唐持子。
温庭筠,工七言诗。
多通技艺,负才无所屈。
僖宗乾符末,避乱汉南
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累表为节度副使,历绛州刺史
光启末重荣军乱,彦谦贬兴元参军事
节度使杨守亮表为判官,迁副使
官终壁州刺史
有《鹿门先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3? 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才高负气。
进士举,10余年不第(一说咸通末进士第,疑误)。
僖宗广明元年(880)后,避乱汉南,专事著述。
中和时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旋擢为河中节度副使
二年(882),任晋州刺史,寻转绛州
光启三年(887)重荣被杀,贬为兴元参军事
后兴元节度使杨守亮署其为判官,迁节度副使
、壁二州刺史
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
生平事迹见郑贻《鹿门诗集叙》、《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唐俭》、《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
彦谦博学多才,少时诗学温庭筠李商隐,颇纤丽。
后尚杜甫,诗风乃变为淳雅。
尤擅七言,文词壮丽。
用事精密,对偶工切,颇得宋代西昆诗人杨亿、刘筠之称赏。
新唐书·艺文志四》录《唐彦谦诗集》3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录《鹿门诗》1卷。
今存晨风阁丛书本《鹿门》。
然其中混入元人诗40余首。
全唐诗》存诗2卷又1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唐彦谦,生卒年不详,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少师温庭筠为诗。
咸通中,应进士举,十馀年不第。
或云咸通二年(861)进士第
乾符末,避乱居汉南
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召为从事,历河中节度副使绛三州刺史
光启末重荣遇害,贬汉中掾曹。
杨守亮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壁二州刺史
有《唐彦谦诗集》(一名《鹿门先生集》)三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许谦等诗数十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郑贻《鹿门诗集序》
并山川英淑奇丽……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马、垂光宇内,未有钩锦绣绝擅声词翰者。
君出其中,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
偏于逸歌长句,骏奔踔厉,往往而剧,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谁哉?
旧唐书本传
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
尤善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相类。
唐人不学杜诗,唯唐彦谦与今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初学之。
《蔡宽夫诗话》
杨文公酷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今太白诸集犹兼行,独彦谦殆罕有知其姓名者,诗亦不多,格力极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不知文公何以取之?
当是时以偶俪为工耳。
《洪驹父诗话》
山谷言:唐彦谦诗最善用事。
其《过长陵》诗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
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
”又《题浦津河亭》云:“烟横博望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
”皆佳句。
杨大年刘子仪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
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有。
彦谦才高负气,毫发逆意,大怒叵禁。
博学足艺,尤长于诗,亦其道古心雄,发言不苟,极能用事,如自己出。
初师温庭筠,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后变淳雅,尊崇工部
唐人效甫者,惟彦谦一人而已。
唐彦谦绝句,用事隐僻,而讽谕悠远似李义山
如《奏捷西蜀沱江驿》云:“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
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
”即李义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锦城”之意也。
馀如《登兴元城观烽火》云:“汉川城上角三呼,护跸防边列万夫。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邓艾》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武侯
”此即唐人《题吴中范蠡》云“千年宗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之句也。
《汉殿》云:“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桐风。
王寂虑无消息,却就真人觅钜公。
”首首有酝藉,堪吟咏,比之贯休胡曾辈天壤矣。
唐彦谦律学温、李,“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何减“春蚕”、“蜡烛”情藻耶?
又“盆”篇亦咏物之俊者。
钝吟云:此君全法飞卿,时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
唐茂业有诗极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师贾岛,故臭味不殊。
《唐诗观澜集》
唐彦谦诗秾丽如温、李,而骨力不如义山,神不如飞唧,然亦雕章间出。
唐彦谦温八叉,而颇得义山风致,但稍弱耳。
其源出于韦苏州
而气浮伤骨,辞缛害体。
律绝抽秘骋研,清拟杜、岑,艳如温、李,虽未成后者,亦备一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章碣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睦州桐庐人,一说杭州钱塘人
章孝标子。
僖宗乾符进士
后流落不知所终。
工诗。
尝创变体诗,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时人效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人章孝标之子。
僖宗乾符进士第咸通乾符间,颇著诗名,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
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
其诗多为七律,颇有愤激之音,如“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癸亥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
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
”原注:“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
”而方干《赠进士章碣》诗称“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当指此种风行一时之创格变体而言。
全唐诗》存诗26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联。
唐诗汇评
章碣,生卒年不详,字鲁封桐庐(今属浙江)人,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或云章孝标之子。
咸通中,屡试不第。
乾符四年高湘知贡举,擢其所知邵安石进士作《东都望幸》诗刺之。
归乡,钱镠召为表奏孔目官拒之,受笞,乃受命。
或云后典苏州
罗隐方干友善。
有《章碣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章碣……咸通末,以篇什著名。
《蔡宽夫诗话》
文章变态,固亡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
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送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
未第时,方十赠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
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技。
藉地落花春半后,打窗斜雪夜深时。
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
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
漫列于此,以备其体坏。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于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
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晚唐章碣八句诗,平仄各押韵:一畔、二天、三岸、四船、五看、六眠、七算、八边。
无聊之思,亦将以为格而步之乎?
僧恒超五代 877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949 【介绍】: 五代僧。
范阳人俗姓冯
通“六籍”,尤善《》、《楚辞》。
后梁太祖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戒。
末帝龙德间,于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历二十余载,学徒百余人。
后汉相国冯道重之,奏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卒。
赐号德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9 俗姓冯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15岁已通六籍,诗调新奇。
后投驻跸寺出家。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五台山受戒。
因两河兵事,遂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经律论。
龙德二年(922)驻锡棣州开元寺
置院讲经论20余年,声闻齐鲁之间。
宰相冯道表奏于后汉高祖赐紫衣,又赐号德正
宋高僧》卷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冯氏
范阳人
世业儒。
而货殖累钜万。
幼有异志。
年十五。
入庠校。
工文艺。
尤善骚律。
一日偶阅佛经。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幻泡尔。
复何足恤。
遽往依驻跸寺大德剃染。
未几。
本师云逝。
服其丧。
以孝称。
梁乾化三年
获登具于五台
且将行迈以究所闻。
而兵阻两河间
龙德二年
遂挂锡无棣开元寺
久之别构院。
以事开演。
迄三十馀载不替。
是宜遐迩臻集。
而缁素慕向也。
以故秀造质问。
守牧扣访。
辄使童子辞谢而已。
州将李君。
欲表乞紫衣师号。
不可。
且曰。
苟尔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
丞相冯道
知其为族人。
卒奏赐之号德正
自是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二月三日
以微恙卒。
春秋七十三。
腊三十五。
维。
收舍利起塔以葬。
释恒起。
姓冯氏
范阳人也。
祖父不仕。
世修儒道。
而家富巨万。
生而聪慧。
居童稚群不贪戏弄。
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
辞调新奇播流人口。
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
而属师亡。
亦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孝悌之名燕人所美。
梁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木叉戒。
由是陟遐自迩。
切问近思。
俄徵伐木之章。
且狎或人之友。
结契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兵未罢路不通。
南则梁祖。
北则庄宗
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
当是时也。
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
梁宋名师杳然隔绝。
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
瓶满见知翼飞名字。
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
言行俱臻證修有位。
一见叹曰。
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
待飞奋而为霖雨焉。
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
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
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宣导。
各三十馀遍。
节操高迈举措舒徐。
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声无叱咤语不夸奢。
自然而然。
且非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
前后州牧往来使臣
向誉钦风修名执刺。
相礼重者止令童子。
辞以讲贯罕曾接对。
初有所慊终伏其高。
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容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皆悉叹降。
郡守李君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令人劝勉愿结因缘。
确乎不拔。
且曰。
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郡将闻而止。
相国瀛王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
先遗其书。
序以归向之意。
曰。
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修行。
本期弥勒知名。
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
于吾何益。
门人敦喻。
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
表闻汉祖
遂就赐紫衣。
自此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
院众咸闻天乐沸空。
乃升兜率之明證也。
春秋七十三。
僧腊三十五。
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
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
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馀颗。
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
起塔以葬之。
瀛王未知。
别奏赐师号曰德正
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姓冯
范阳人
祖父修儒。
而家富巨万。
生而聪慧。
年十五。
早通六藉。
犹善风骚。
忽一日因。
阅佛经。
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
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昼夜进修。
而属师亡。
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梁乾化三年
五台山
受木叉戒。
由是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乃止于本州。
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
龙德二年
挂锡于无棣
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枷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
宣导各三十馀遍。
齐鲁之间。
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哲难。
诸公一睹容。
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
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
皆悉叹降。
郡守李君。
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闻惊愕。
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令人劝勉。
愿结因缘。
确乎不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